时至今日,可能还有人为了保持身材拒绝一切荤腥油腻,却不抗拒代表小资生活的西式糕点,在周末的午后摆上一杯拿铁和精美的蛋糕,发朋友圈配文“精致的生活是从下午茶开始的”。
当然,今天科学倡导的健康饮食不仅要控制脂肪的摄入,还对主食以外的糖类也有要求。但在过去,全世界都认为脂肪才是健康的头号敌人,而糖只是一种美味无害的调味品。
直到2016年,关于制糖业如何操纵科学结果的真相才渐渐浮出水面。虽然只有冰山一角,但其揭露的事实已让所有人震怒。通过大量内部审查报告发现,原来在过去50年里,制糖业一直在用金钱买通权威科学家为其背书,歪曲有关糖、脂肪和脏病的研究。
而这出世纪学术造假大案,也把营养学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带偏了数十年。无数相信这些科学建议的群众,都受到了无法估量的潜在伤害,包括我们的每一个人。
要捋清前因后果,还得回到1955年。这一年,美国发生了一件大事,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心脏病发作,还导致了连续6周无法履行总统职责。
从上个世纪初起,美国心脏病发病率就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攀升。到1950年代,心脏病更成了健康的头号杀手。而总统这一病,也将大众对心脏病的关注推向了顶峰。
人们迫切地想知道,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心血管疾病呈喷井式的爆发。一时间,全世界的科学家都鼓足了劲,想要探明这心脏病的起因。
当时在科学界,就有两个重点怀疑对象,一是脂肪,二是糖类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美国制糖业自然是终日提心吊胆,生怕科学家提出一丝对糖不利的观点。
那该怎么办呢?找科学家。只要赶在查明真相之前捷足先登,利用自己的财力插手科研,或许能使糖类脱罪。
1950年代糖业的广告——“三茶匙糖的热量比半个葡萄柚还低”
当时的糖业研究基金会(Suger Research Foundation),很快就找到那位愿意为制糖业站台的科学家。
安塞·基斯(Ancel Keys)是明尼苏达大学的教授,二战时期就曾开发出一种体积小但热量却高达12000千卡的行军盒,也算小有名气。更重要的是,早在1945年他就曾与糖业研究基金会合作过了。
糖业研究基金会成立后的第一笔资金(36000美元),就拨给了基斯,项目是研究糖在食物中的重要代谢作用。不过,这次针对心血管病的研究,制糖业想采取的策略可与以往不同——不光要将诱因与糖类撇清关系,还要直接甩锅给脂肪,免除后顾之忧。
安塞·基斯
1958年,基斯就提出了那个著名的“脂肪假说”,宣称脂肪就是导致心脏病的元凶。随后,他更开展了一项研究,以调查脂肪摄入量与心脏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。这个大型的跨国流行病学研究也被取名为“七国研究”。
经过几年的追踪调查,基斯发现这七个国家的饱和脂肪摄入量,与心脏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了正相关的关系。由此,他也得出心脏病的罪魁祸首是脂肪的结论。
这个结论一提出,就像给了那些害怕心脏病的美国人一支强心剂。毕竟已查明了某一成分,预防心脏病的事情也就指日可待了。
但事实上,基斯的这个研究哪里是什么“7国研究”,分明就是“22国研究”。因为最开始的调查中,基斯的对象可包含了整整22个国家。
最后为什么会变成“7国”?原来是其他15国的数据并不符合基斯的假说,统统被他人为筛选掉了。更为过分的是,就算是被挑选中的这七国的样本中,基斯也只挑选了那部分对自己有利的数据进行分析。
真实数据并未呈现相关性
虽说这已是妥妥的学术造假,但不得不说,基斯的这个策略是成功的。所有人一下子就把关注点从糖类身上移开,脂肪几乎成了万恶之源。很快,基斯的“脂肪假说”就被公共卫生部门采纳,并推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膳食指南,建议公众尽量避免饱和脂肪的摄入。
而基斯本人,也一跃成为首屈一指的营养学家,甚至还登上了1961年的时代杂志封面。在之后的十年里,他也一直公开为糖类站台,并反对一切对制糖业不利的观点。
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基斯
与基斯针锋相对的是一位的孤独先知——英国的首席营养学家约翰·尤德金(John Yudkin)。
他在关注心脏病数据时也发现,心脏病的发病率与糖类消费量的相关性比脂肪的要高。例如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国家,有证据表明糖和添加糖的食物,与一些疾病如肥胖、龋齿、糖尿病、心肌梗死等相关。
由此,他便提出了与“脂肪假说”相异的“糖假说”。1972年,他更是出版了一本名为《Pure,White and Deadly》的书籍,专门讲述糖类的危害。
在这种情况下,挺糖派的代表基斯则利用自己不断积攒的公信力,对尤德金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攻击。他不但公开称尤德金的理论为一派胡言,甚至还反咬一口,指控尤德金本人是在为肉制品和奶制品推销产品。
在这种似是而非的学术争论中,总是声音大的一方能赢得支持。之所以说“似是而非”,是因为到目前为止,糖或脂肪的摄入对冠心病的影响在科学界并没有达成共识(绝大多数卫生领域的权威机构认为,两者都是极其关键的因素)。
尤德金博士
性格含蓄内敛的尤德金,自然是比不上基斯的能言善辩。孤立无援的尤德金,在现实生活中更受到了制糖业利益相关的排挤。如组织的会议被赞助商取消、不再被学术会议邀请,甚至连学术杂志都拒绝发表他的文章。他本人也被制糖局批评为“太过感情用事”,他的书更是被喻为“科幻小说”。到上世纪70年代末,尤德金几乎可以用名誉扫地来形容。
其实被制糖业巨额资金诱惑的科学家,可不止基斯一个。在1965年,三位哈佛教授就获得了来自糖业研究基金的每人6500美元(相当于现在的4.9万美元),负责撰写一篇综述文章。
当时的制糖业想得可谓周到,不但安排了相关的项目,甚至连引用的研究都已精心挑选好了。其宗旨就是极力弱化糖类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,并尽力将“屎盘子”扣在饱和脂肪酸头上。
在该论文最终刊发前,糖业研究基金会更是做了不止一次的审核。随后的1967年,世界顶级医学期刊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上,就刊登了这篇由三位哈佛教授写的“科学软文”。
Frederick Stare
这三位哈佛教授中,有两位就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。其中一位是哈佛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的创始人Frederick Stare,曾推动过规律运动、氟化水等公共卫生策略。
而另一位则是D.Mark Hegsted,后来更是担任了美国农业部人类营养部的行政官。前文提到的,根据基斯“脂肪假说”制定的美国第一份膳食指南,就是由他起草的。这版指南中虽提到了不要吃太多糖,但都是出自“吃糖会导致龋齿”等轻描淡抹的理由,并只字未提及其对心脏病的影响。
直到2016年,相关的丑闻才被 JAMA Internal Medicine 杂志所披露。彼时,这几位没有职业操守的教授已经驾鹤西去多年了。
更让人震怒的,还在后头。
2017年11月21日,PLOS Biology杂志的一篇文章,就揭秘了另一个黑暗内幕。原来制糖业不但甩锅给脂肪,甚至还刻意隐瞒了糖可能引发心脏病和癌症的研究。
根据糖研究基金会的内幕文件显示,1968年他们曾资助过一项代号为259的动物实验研究,想看看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到底有多大。
发表在PLOS Biology杂志的文章
实验时,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医学教授斯坦顿·格兰兹(Stanton Glantz)就已发现,大量摄入糖会影响肠道中的菌群,进而提高甘油三酯水平。这种血脂成分的升高,可以增加人体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。
此外,在一组高蔗糖对比高淀粉喂食的小鼠试验中,喂食蔗糖的小鼠尿液中的β-葡糖醛酸酶水平就明显增高。而这种酶,在当时就已经被认为与膀胱癌存在潜在的联系了。
那么这次制糖业是怎么化解危机的?得知消息的糖研究基金会,马上就终止了整个259项目的资助。而研究员也因没获得研究所需的剩余12周资金,整个项目陷入停滞。这些令人不安的研究结果很快被雪藏,从未向世人公布。
不过,以上所说的全部,或者只是制糖业操纵大众的冰山一角罢了。
在制糖业的操控下,脂肪就被塑造成了心血管疾病的完美罪魁祸首,糖不占主要责任。到80年代已经少有科学家认为糖类添加是冠心病的一大诱因了。而美国人也在这第一份膳食指南的错误指导下,开始了低脂生活。
然而人的胃口总是难以控制的,饱和脂肪摄入变低了,反而会导致摄入更多的糖分。而那些被要求“低脂”的食品,为了不让口感变差,也必须额外加入更多的糖来弥补缺失的口感。其实说是低脂生活,倒不如是低脂高糖生活。
1984年时代杂志封面
有数据显示,从1965年到2011年,美国人减少了25%的脂肪摄入。但美国人变健康了吗?事实上并没有。说的好听点,是这份膳食指南没有达到预期效果。而说得难听点,就是这份膳食指南不知道扼杀了多少人的健康。
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肥胖率和糖尿病率像坐上了火箭,节节攀升。此外,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被称为健康头号杀手的心脏病,依然是国民第一致死原因,并没有得到任何的缓解。
直到2016年,最新版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才开始建议,每日的添加糖摄入量应控制在25克以下,而不单单是着眼于控制脂肪的摄入。25克糖是什么概念?随便一瓶可乐就已经超标。
Big Tobacco曾否认香烟的成瘾性
在历史上,商业试图造假科学意见来操纵大众的龌龊事并不鲜见。如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烟草业力证的香烟无害论,也是直到1994年才得以曝光。但那时香烟已层层渗透进社会,人们很难消除其历史影响。
早在几十年前,我们就已知道香烟致癌了,但现在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摆脱香烟。
只要提起香烟的危害,那句“赶紧抽根烟压压惊”就总是要出来露面,甚至还成了金句。
历史总是在重演,现在烟草的影响还未消去,我们又要跟制糖业营造的政策余波对抗。过去,制糖业造成的潜在健康伤害已经无法估量。未来,谁也不知道需要多少年,糖的人畜无害形象才能彻底崩塌。
总之,在家里已经宅了半个月的各位,不管有没有被父母养胖,都要对那些甜滋滋的年货保持克制。
Sugar:A Timeline.sugarcoateddoc.com
Denise Minger.The Truth about Ancel Keys: We’er all got it wrong.2011.12.22
Ian Leslie.The sugar conspiracy.theguardian.com.2016.04.07
Sugar Industr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earch: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Internal Industry Documents.JAMA Internal Medicine.2016.11